张睿睿带领团队自研SOC AIoT芯片,以及将AIoT设备与机器人结合的以机器人为大数据入口的SMARAY智慧管理平台,成功研发了成都大运会专用“蓉宝机器人”

“科技大运”作为本届大运会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在比赛场馆的建设,还是在服务设施方面,都充满创新的高科技风。

来自成都睿乐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张睿睿带领团队自研SOC AIoT芯片,以及将AIoT设备与机器人结合的以机器人为大数据入口的SMARAY智慧管理平台,成功研发了成都大运会专用“蓉宝机器人”。“蓉宝机器人”内置高分辨率地图,集建图、全局/局部路径规划、障碍物检测、数据融合等于一体,定位精度高、避障灵活,具有讲解、问询、翻译、引领、应急救援等多项功能。

“才貌双全”的“蓉宝机器人”

“蓉宝机器人”整个外观以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为设计灵感,同时融合了抽象艺术、科技感。“蓉宝机器人”外观上是一只耳朵、眼睛呈现火焰形状的熊猫,手举一块智能触摸屏,仿佛举着屏幕在与人互动。

张睿睿介绍说,在设计“蓉宝机器人”时,参考了美国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劳伦斯·阿金特 (Lawrence Argent)的设计风格,著名的IFS大熊猫就是这位设计师的杰作。“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选择了用线条来勾出熊猫的轮廓,使得整个机器人整体看起来像是钻石的切割面组成。”张睿睿说,“我们想做得时尚感,不想要太写实,因为大家对熊猫实在是太熟了。”

得益于睿乐达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沉淀与积累,团队花费半年左右的时间设计研发,“蓉宝机器人”不仅看起来时尚吸睛,能干活才是它最大的价值。张睿睿介绍说,“蓉宝机器人”将在大运会上承担起急救员、引导员、专业翻译等多样化的角色。

移动“急救员”,抓住“黄金4分钟”

当发生意外时,移动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能够高效移动,迅速到位并启用,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提高AED的流通性,打通急救的神经末梢,“盘活”区域AED配置,是提升心脏骤停患者抢救存活率的关键。

自大运会筹备开始,张睿睿及其团队就一直在研究“科技赋能大运”的实际运用场景。在对多个场馆进行实地走访勘测后,张睿睿团队发现场馆内AED“数量少、找不到”是一个比较大的痛点,“我们大运会每个场馆都非常大,场馆AED设备一般都是在一些角落地方,有时候紧急情况发生时,并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这个设备在哪个地方。”所以张睿睿将移动AED的理念与“蓉宝机器人”结合,让“蓉宝机器人”载着AED“动起来”,不仅能扩大AED的辐射范围,还能兼顾赛场内、赛场外的突发情况。

这样,“蓉宝机器人”就化身为“移动急救员”,这是因为在它背后的红色小抽屉里,放着一个内置急救箱。任何人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手机里的微信小程序进行一键呼叫。当“蓉宝机器人”快速赶到呼叫地点后,会自动打开内置急救箱,并同步播放心脏除颤器的视频使用教程,帮助工作人员迅速、正确地使用心脏除颤器,以及远程视频连线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张睿睿表示,根据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定律,AED在公共场所的配置分布,应该遵循4分钟之内救助者能够拿到并赶到患者身边的原则。“蓉宝机器人”相比于固定位AED,行动方向、距离由来回变为单向,能够大大提高急救效率和患者生存率。

专业翻译,智能引导:实现无障碍“视听”

作为一名高水平的“专业翻译”,“蓉宝机器人”已掌握英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张睿睿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蓉宝机器人”内配置了超大语言模型库,不仅可以实现简单对话,还可以回答多种深度文化问题。“无论什么语言什么内容,只要你跟它对话,它都能给予反馈。”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