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解读国家政策两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他认为中国下半年的GDP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中国的新基建将会是在技术革命中的新机遇。

作者:田心 鹤九 miniQ

来源:资识

“下半年(GDP)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

“(疫情中)也有两个行业表现不错,一个是互联网经济,比如在线会议、在线零售、在线娱乐增长得非常好,还有就是金融业。”

“企业这时候肯定是用发的新债替换旧债,现在的利息成本可以降10~20%,资金非常宽松。”

“如果我们这一次能够推动新基建,大规模降低物流成本,让5G、充电桩、数据中心等都建立起来,中国很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

“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是中国走到今天必将也必然面临的挑战。 ”

“未来5G将以万亿级美元的投资拉动10万亿级的下游价值,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

“新能源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我们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我们最近一直在呼吁尽快放开生育,我大致估计应该是在今年中国就会全面放开,再过5年很可能我们就开始走向鼓励生育的道路,现在所有的欧美国家都是鼓励生育的。”

“再过5年我们人均GDP12600美元,到发达国家水平。过1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以上是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在6月6日的“变局挑战下的全球经济形势”高峰会议上发表的观点。

任泽平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解读国家政策两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了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他认为中国下半年的GDP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中国的新基建将会是在技术革命中的新机遇。

未来哪些方面会存在机遇?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我国什么时候能成为发达国家?任泽平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推断。

以下是任泽平的演讲全文:

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当前的经济形势,第二个就是以新基建为导向的国家一系列政策,包括两会政策的一些解读。

给大家报告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看法,不代表我所履职的机构观点。我的观点一直都很明确,比如说2014年下半年提出5000点,2015年提出经济L型,然后今年提出新周期。

01、中国的复工复产复市走在全球前面,下半年GDP可能会恢复到5~6%

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我想从几个维度(来讲),但总的一个判断是中国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复市方面走在全球的前面。

大家知道1、2月之后疫情爆发,但是我们分别在2月3号和2月15号到达疫情的第一和第二个拐点,用了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迅速扑灭疫情。

在3月后我们又开始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应该是到了4月份以后,大家开始讨论怎么去扩大需求,怎么恢复经济,怎么化危为机。

很多专家学者出招,有人说要发消费券,有人说要减税,有人说要财政赤字货币化,当然我在2月份提的是新基建。

当然中国的疫情可能和国外的疫情不太一样,截止到最近,全球疫情大约是600多万病例,美国是180多万病例,将近200万,美国的死亡就就超过了10万病例。

所以欧美的病例有什么特点呢?中国是“尖顶”,欧美是个“圆顶”,你会看到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就是一季度,对欧美的影响主要是二季度,对于三季度可能中国经济开始逐步的恢复了。

但是最近美国还在以每天一两万的新增病例逐步增加。虽然第一个拐点,新增病例的拐点出现了,但是第二个拐点,累计病例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现在比较糟糕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些大型的新兴经济体(还在增长),比如巴西,巴西也有几十万病例,每天也是上万(的增长),还有印度。

看全球疫情图表也能看到,现在能够复工复产复市的或者已经控制得比较好的其实主要是中国。

比如说出口,按说疫情期间世界经济都很萧条,但是今年1~4月份中国出口是正常的,这里面有一个很强的替代效应。

从制造业PMI指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恢复情况,非常明显,在1~2月份砸了一个大坑,从3、4、5月份开始逐步地恢复。

我们大致做了一个预测,因为上半年基本快结束了,一季度GDP增速为负的6.8%,所以二季度我们初步预测中国经济可能会恢复到正的大约2~3%的增速,对于下半年大家有分歧,但我的看法是,下半年可能会恢复到5~6%左右的正常增长。

但也有人比我乐观,说下半年中国经济靠大规模的货币投放和最近要推的新基建领衔的一篮子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下半年能干到10%以上。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能,但恢复到一个5~6%的正常增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基本上我们认为三季度以后开始恢复,应该下半年能够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

02、现在的政策力度远不如2009年,企业这时候应该发新债替换旧债

但是我感觉现在的政策导向并不是要把经济拉起来,这一次政策的力度远远不如2009年。

我做了20年的宏观经济,给大家简单的算一笔账,2009年的时候我们GDP是30万亿,当年投放了多少信贷?将近10万亿,就是9.7万亿。我们现在GDP大概是100万亿,投放的信贷可能是15~20万亿,它的力度跟当时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这也跟我们的治国理政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

我们刚才讲中国在控制疫情和复工复产方面走在全球的前面,但是代价也非常的沉重。GDP一季度是负的6.8%,这是什么概念呢?大家知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GDP最差的时候是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当时的经济增速是6.2%和6.3%,跟现在比,差了13个百分点。

有没有比较好的呢?大家现在讲“危中有机”,当然也有两个行业表现不错,一个是互联网经济,比如在线会议、在线零售、在线娱乐增长得非常好,还有就是金融业。

为什么呢?因为货币宽松,1~3月份三次降准,投放了1.7万亿的基础货币。然后在疫情最为困难的2月份我们通过短期的公开操作,又投放了将近2万亿的基础货币。

我们现在的资金面大致是一个什么情况呢?肯定跟2009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是最近4年来以来我们面临最宽松的资金量。比如说银行间同业的拆借利率,前几年还4~5%,现在已经干到了1.7%。

比如对企业而言现在应该干什么?企业这时候肯定是用发的新债替换旧债,现在的利息成本可以降10~20%,现在的资金非常宽松。

现在经济恢复的情况,其实跟2003年非典有接近之处,一般来说生产和投资恢复得比较快,但是老百姓对消费的距离还有些心有余悸。所以生产投资恢复得比较快,消费相对慢一点。

我们再来看新基建,其实最近基建投资已经增长得比较快了。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行业很多都是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回到7%,基建回到4.8%,制造业投资即企业的产能投资是负的6.7%。这就说明我们现在的投资主要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在带动,这点恢复得还是比较快的。

03、后面的货币政策宽松,财政政策“三高”

抓经济是主要的发力点就是“两新一重”

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定调货币政策仍然是降息降准,我们预计后面一个季度总体还是要宽松。

财政政策主要是三高,提高赤字率,发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专项债,赤字率去年是2.8%,今年要到3.6%以上,这会增加多少呢?在财政支出上增加1万亿。

第二个叫抗疫特别国债,也会发1万亿。

第三个就是专项债,今年地方专项债总规模会达到3.6万亿以上,比去年要新增1万多亿。

刚才讲的这三招,提高赤字率,发抗疫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专项债将使今年财政支出增加3万亿多一点,这将会带动GDP三个点。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机会。

比如说前几年,因为我们要调控,要金融去杠杆,要降负债,这是国家的导向,所以有很多地方的项目,甚至企业的项目都批不下来。

但是今年能明显感觉到一个是新项目批得快了,原来压着的旧项目现在也给批出来了,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提的“两新一重”就是未来投资的重点。

“两新一重”一个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叫新基建,第二个叫新型城镇化,第三个叫重大工程建设。

大家可以看到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多发力点,但是我认为这一次抓经济是主要的发力点,就是“两新一重”。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就是2019年的4月份和2020年4月份的货币投放的对比,一个是新增社融规模,第二个新增融资贷款,比去年主要的指标都翻了一倍。

现在的流动性是比较宽松的,尤其是企业债这些增长得都非常快。

现在的通胀,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价格指数)都不构成对货币政策的制约。

去年经济学家“打架”,有人说通胀不应该降息,我去年认为不能因为一头猪制约货币的宽松。这个应该是从去年底以来,货币逐步宽松了,现在猪价也在逐步地回落,离高点价格应该跌了20%左右。这是一个基本的概括。

04、1~4月份中国出口正增长有两个原因,新基建能让中国抓住新一轮革命的机遇

当然欧美经济外部的不确定性这些东西都会对我们有影响,因为美国、欧洲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他们加起来占中国出口的30%以上。所以今年1~4月份中国出口是正增长,一个是因为我们的防疫物资,第二个是替代效应。

说到防疫物资,全球口罩产能的一半在中国,但是因为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生产不了了,所以中国的口罩产量占全球的80%,现在全球有80%的口罩是我们产的。再加上替代效应,现在欧美很多国家不具备复工复产(的条件)。

前段时间大家还担心外资企业从中国跑了,现在就发现外资企业在中国待得挺好,因为它跑到欧洲、美国就根本没法生产。

当然,如果我们这一次能够推动新基建,大规模降低物流成本,让5G、充电桩、数据中心等都建立起来,中国很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

所以,跟一些经济学家很悲观不一样,我对中国经济中长期一直是比较乐观的。

05、疫情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未来我们将面临几个大的“灰犀牛”事件

那么疫情也给很多行业也带来了变化,我简单给大家过一下。

比如说房地产行业,我们看到前10大房企的市占率提高了10个点,而且因为疫情,大家长期居家隔离,居民的改善性需求明显上升。

还有我们可以看到,在线办公、在线娱乐、在线会议这些行业都是爆发式增长。

2003年非典之后,淘宝起来了,这一次我相信有很多行业会起来。

刚才跟大家讲的是短期国内外形势,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挑战,但挑战可能也会带来很多机会。

如果说疫情是黑天鹅,我感觉现在还有几个大的灰犀牛。

什么叫灰犀牛?就是你知道它肯定要来。那么有哪几个?比如说中美贸易摩擦。

我们去年出了一本书,叫《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书里面研究了当年美国跟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之间的历次贸易战。

第一个基本结论,你会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是中国走到今天必将也必然面临的挑战。

有人以前说是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如果说美国和前苏联是意识形态的问题,那么,美国和日本有什么意识形态(不同)呢?它跟日本的贸易战打了15年。

其次,回顾那段历史,就说80年代美国联合法国、英国逼迫日本签广场协议,短期内日元大幅升值,就是为了缓解日美之间巨额的贸易逆差,后来也没有完全解决,甚至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实行配额限制,这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所以逼迫日本在80年代、90年代大量的产业外迁,要么迁到美国去规避这些关税壁垒,要么迁到东南亚。

客观来讲,中国当年是受益的,包括我们说的亚洲几小龙都受益于当年日本大量的产业外迁。

我们在研究经济时候,大家会讲修昔底德陷阱,其实经济史上有一个60%定律,就是,当一个老二崛起为当时霸权国家经济规模的60%时,它们之间的矛盾会进入一个多发期,贸易战、科技战、地缘战、金融战,都有可能会出现。

现在你明知道有灰犀牛,那么,怎么去应对?明知道中美贸易摩擦这个事逃不掉,怎么去应对?包括在科技领域、在金融领域、在贸易领域,怎么去应对?我觉得这是真正考验智慧的时候。

这是第一个在座诸位未来都会面对的灰犀牛。

06、人口老龄化是真正的灰犀牛,未来我们可能会走向鼓励生育道路

第二个是什么?人口老龄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灰犀牛。

人口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现在又特别受重视,我可以简单给大家理一理。

中国婴儿潮是1962~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就是说这一批人是中国主要的劳动力人群,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很多特点都跟这批人有关。

在1962~1976年,可能一对夫妇平均生四、五个孩子,到70年代末计划生育后,生育率断崖式下滑,前几年放开二胎之前,中国总的生育率是1.4%,也就是一对夫妇生1.4个这个概念。中国生育曲线就是这样:1962~1976年在高位,70年代末、80年代断崖式下降,降到1.4%。

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曲线是怎样的?

刚才说1962~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是中国主要的劳动力,中国在90年代到2000年初为什么高增长?

因为这一批人正值当打之年,在二、三十岁左右,同时还赶上改革开放。过去10年、20年为什么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就是这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

大家可以算一下,1962~1976年出生的这批人现在多大年龄?44岁-58岁。

中国主流劳动力人群已经是44~58岁,现在很多建筑工地都招不上人了,大家讲的什么刘易斯拐点等等都跟这个背景有关。

中国婴儿潮获得的人口红利现在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它会带来什么?比如说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另外,创新的活力可能也会下降,第三,财政负担可能会大幅增加,因为创造财富的人少了。如果人们都退休了,都成了消费者,这对养老、医疗、社保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巨大影响。

这是中国面临的真正的灰犀牛,外部比如贸易战可能不一定可控,但内部(这些问题)是确定的。

那要怎么办?我们最近一直在呼吁尽快放开生育,我大致估计应该是在今年中国就会全面放开,再过5年很可能我们就开始走向鼓励生育的道路,现在所有的欧美国家都是鼓励生育的。

07、如果中国GDP以5%~6%的速度增长,再过5年就会进入发达国家,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要打20年

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多少?10000美元多一点,发达国家的门槛值是12600美元,中国只要以5%~6%的速度增长,再过5年就进入发达国家了。

但是,我之前跟大家讲说再过5年中国就进入发达国家的时候,很多人感觉很surprise,当时我还在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很惊讶。

事实上,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在座各位现在所在的上海,已经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你去欧洲、去英国伦敦,会发现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路没有我们国家的好,基础设施比我们差的更远,甚至很多高科技根本就不行。比如说移动支付,我们在国内拿个手机,吃喝玩乐全解决了,欧洲还停留在信用卡的时代。

全球最好的独角兽企业,70%在美国和中国,最好的新经济企业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

为什么中美会爆发贸易摩擦?我认为除了经济体量的原因,还有部分是(因为)中国已经不满足于低端制造。

我们在有些领域,比如华为讲的,已经是进入无人区了。什么叫无人区?就是你已经到了产业链的高端,可以开始和它进行正面竞争。

我不知道大家赞不赞同,我个人的看法是,中美贸易摩擦我们要做好准备,可能要打20年,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智慧去应对。

中美双方一定是有智慧找出解决方案,不会最终以战争(收尾)。哈佛大学的教授艾利森研究了12个案例,发现8个是以战争方式收尾,我们都希望中美之间不要以此收尾,有良好的愿景,但是,我们也要做好底线思维。

你会发现,由人口会带来一系列变化,如果说我们能够尽快放开生育,现在开始鼓励生育,再加上城镇化、放开户籍限制,其实中国的人口红利还可以再挖掘5-10年,再晚了就真的来不及了。一个真的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它是没有任何活力的,过往有很多案例。

08、学习中央的政策精神重点关注4个会议,今年的基建项目投资会比前两年要好很多

其实大家有时候讲,说怎么去学习中央的这些政策精神?我教给大家一个办法,一个相对懒一点的办法,其实你也不用天天去看政策,最重要的是关注4次会议,分别是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因为中央会分别在每个季度的季末分析当前形势,并且布置下一阶段工作。比如说一季度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基本是对二季度做了非常清晰的部署,提出了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给大家讲三个抓手,第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要干什么呢?

一个是要减税降费,今年的力度也不小。第二个是什么?基础设施投资。我认为今年基建会比前两年要好很多,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的。

我不知道在做有没有做企业的,其实企业永远是动态的,现在资金便宜,可以发新债还旧债,那你的利息是不是就下降了?还有以前不让上、不好上的项目,现在项目批复的速度加快,有些地方也需要了,对吧?

另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大致计算一下,大家知道一季度肯定货币政策是最宽松的,我认为到二季度总体应该还是以宽松为主,因为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但是二季度不会比一季度更快放松。

你看最近央行降准的步伐明显放缓,更多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且这一次放松跟以前的放松是不一样的,力度、发力点都不一样。

09、经济不好就要搞基建,新基建应该包括这三方面内容

接下来我想重点谈一谈新基建。

为什么要讲新基建?新基建能给我们在座的各位带来什么样的机会?能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新基建全称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就提出了,但是2019年因为经济还不错,都还没有大规模发力,赶上今年疫情,我们在2月份提出该启动新一轮基建,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随后引发了业界讨论。

当然一开始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后来大家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抓手和发力点。后来就从学术讨论到社会共识到国家战略,最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你看,很多地方都在纷纷倡导新基建。

为什么我们要倡导新基建?

既然经济不好,肯定要花钱,花钱不如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就是搞基础设施建设。

而且中国本身就是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如果)没有90年代进行大规模的超前基础设施建设,怎么会有2000年中国加入WTO以后释放的巨大红利?没有超前的3G、4G包括宽带网络的建设,怎么会有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怎么会有今天我们的新经济独角兽企业能够和美国分庭抗礼?全球最好的互联网经济企业为什么不是在美国就是在中国呢?

当然,也有人建议说发消费券,我觉得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是比如说在欧洲,高福利社会,到最后它对经济长期的增长是没有贡献的。

我们在2月份提出来(倡导新基建)以后,争论很多,讨论也很多,但是后来逐渐的被所采纳,包括我们看到,一些文件上提到的也越来越多,我看发改委、工信部也是做了很多定义。

我认为新基建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个是硬的信息建设,比如轨道交通、5G、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等;

也包括软的信息建设,比如说教育、医疗、社保等跟民生、消费升级有关的;

还包括制度的新基建,你怎么释放经济新的增长潜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让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爆发出来。我觉得有些行业的开放制度的改革也非常重要。

10、中国5G将拉动10万亿级的下游价值,无人驾驶未来的空间巨大

具体讲两个案例。

第一个,通信基础设施。这种东西是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公路,为所有的数字经济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

美国在4G领域领先,为美国带动经济产出,带动科技革命,巩固科技霸主贡献巨大,数据我就不念了,非常明显,有英特尔,又有高通。

未来5G将以万亿级美元的投资拉动10万亿级的下游价值,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经历了1G空白,2G落后、3G追随、4G同步,今天我们终于在5G在标准制定产业配套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这会带来很多的机会。

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呢?比如以前1G、2G、3G、4G的时候,我们都有目共睹,以前我们的通讯设备,手机发短信打电话完了,对吧?

现在我们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你的吃喝玩乐全集成,为什么能够实现?

因为第一延时少,广连接,未来进入5G宽带会越来越大,流量也越来越大,延时也越来越低,传输的效率也越来越高,这会带来一些可能现在在实验室里面的很多东西变成现实,因为有这样的技术了。

比如说我们讲的无人驾驶,说实话我在前几年我也觉得无人驾驶这事儿挺蠢,我更愿意相信自己去驾驶,相信自己的经验。

后来我跟国内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交流,他跟我讲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我也觉得无人驾驶未来空间巨大。

就是一个人两只眼睛,而且还会疲劳,未来无人驾驶,一个车上给你装八个眼睛,你是相信两只眼睛,还是相信八只眼睛?而且这8只眼睛没有疲劳。我们现在的补贴,包括所有的政策都可能会推动有关的电动汽车领域,我听他一讲觉得有道理。

无人驾驶的关卡现在还很多,比如说能不能快速的反应路况,大数据可能还达不到(要求),但是到了5G所有这些东西都具备的时候就可能会大规模的商用了。

再比如说,我记得10年前还在投行工作的时候,当时开电话会议都经常有延迟,现在我们开远程的视频会议都已经基本感觉不到延迟了。

反过来讲,如果互联网没有3G、4G的这种投入,我们现在的新零售,现在的在线办公,共享出行,互联网金融都不可能出现。

到了5G,未来到了6G会发生什么?我们可以确认的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但是,它的前提是我们要进行大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的研发和投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这个机会。车联网、物联网等等。

11、未来的新能源车可能是储能设备,发展新能源车是中国的弯道超车的巨大机会

还有新能源车,简单给大家讲。

上海是特斯拉的超级工厂,新能源车前几年大家也是将信将疑,但这几年大家明显感觉到新能源车再爆发的情况。

我就简单跟大家讲,现在欧洲人家环保要求比我们高,现在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经设置了2025、2030、2035年不同燃油车的接收表。再过这几年以后,都不让卖燃油车,这是一个。

第二个,除了政策导向之外,最重要的是技术快速的变化,我们大家所担心的安全焦虑、里程焦虑都在快速的得到解决。

以前你经常听到电池自燃,动不动就烧了,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安全。

里程焦虑原来充一次电,一两百公里,两三百公里,现在高的都可以干到500、700公里,而且原来的很多新能源车都上不了网,现在都可以用。

这里面衍生的变革非常多,那天听他们讲了未来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储能设备。

现在南北方可能还有差距,我现在去深圳,深圳的出租车全部都是新能源车,深圳将近一半都已经是新能源车了。

以后不会带还会带来什么变化?

比如说我们现在电网这种方式,电网大家知道是有波峰波谷的,我们为了保证波峰的用电,其实我们在波谷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但是又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现在储能技术达不到,怎么办?

如果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这个问题就会得到了极大的解决,而且是巨大的节能。

因为大家一般怎么充电?都是回到家里晚上充电,因为我们知道,白天一般是用电高峰,但是晚上是用电的波谷,当普及新能源车以后就可以实现削峰填谷,对我们电力资源是巨大的节约。

你把晚上白白流掉的那些电都用上,不仅用上了,未来还可以延伸一系列的商业机会,比如国家给政策的话,你白天回到单位,可以把新能源车的电往电网里面充。

因为白天是波峰,你为了削峰填谷,白天新能源车可以给电网送电,所以说未来新的变化非常多。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了新基建,有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支持,重点提了这些。

现在如果你深入到的行业的话,你会发现确实比较好,而且在中国干传统车肯定是机会不大。比如说德国、日本都干了100多年,你要超过他(不太可能)。

但是新能源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我们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比如说国内的电池,我们有全球三大巨头之一的宁德时代,基本和韩国的LG、日本松下已经并列了,这不是我们自己说的。像宝马,甚至特斯拉都开始要求宁德时代来给他供货(电池)。

12、新基建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未来投资最好的机会就在中国

我们可以看到新基建这些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如果中国这一次借着抗击疫情,应对经济的下行大规模加大新兴技术的建设,我觉得中国是真的化危为机了。

首先抗击疫情展现了我们体制优势,到最后疫情灭掉了,老百姓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如果说再能够搞新基建,就将是我们一次巨大的机会。

可能我跟很多人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其实中国未来的机会很多,这个观点我讲了很多年,但最好的投资机会其实就在脚下,为什么?

简单讲几个数据,第一个中国2019年人均GDP过1万美元,但是我们跟美国还有巨大的差距,美国是6万美元,它的GDP增长2%,我们的增长是6%。

第二,城镇化,我们现在城镇化率2019年是60%多一点,发达国家都要80%,所以城镇化还有20年,只不过城市化人口迁移的方向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三,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所以我不太赞同有人说中国会像日本一样被美国快速的干掉,我认为不一定。

日本只有1.3亿人,当时美国是3.2亿,美国相对于日本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今天中国有14亿人,中国相对于美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回旋余地很大。

2018年中美打贸易摩擦,但是你会发现很多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建厂,特斯拉设工厂,这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

企业是很理性的,也是很现实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而整个欧洲也不过7亿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才8000万,全球才77亿人,中国就有14亿人。

中国有庞大的中产阶级,而且还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在增长,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创新创业活力也很好。

为什么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会爆发中美贸易摩擦呢?

我们现在按照(中国经济总量)是100亿人民币计算,合14.4万亿美元,美国21.4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是16%,美国占23~24%,中美加起来占全球经济比重的40%。

排在第三是日本五点几。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自己不要犯错,时间就站在我们这边。

我们现在还有5~6%的增长,增长的空间和潜力还比较大,再过5年我们人均GDP过会12,600美元,到发达国家水平。过1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再往回退10年,当时我们觉得很多国际规则对我们不利,年轻的研究员希望中国去修改国际规则。专家就讲,不要试图去挑战现有的规则,所有规则的制定都是对强者有利的,只要你哪天成为强者,你就能把这些规则接过来了,就好像美国接过了英国的那一套规则一样。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