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中国富豪抛弃欧美银行账户是否属实?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

近日,一则“大量富豪正在把钱从美国、瑞士转回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被大量转发。该消息称,中国富豪的数量达到百万级,而涉及金额达到了2400亿美金。

随后,汇丰银行传出消息,在香港的3间分行连续7天营业,这是汇丰银行十多年来首次在星期日开设银行业务。同时,香港保险销售爆单等消息也在加速发酵。

几百万中国富豪抛弃欧美银行账户是否属实?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

专家称“某些金融机构过度解读”

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富豪转移资产”的传闻来源于“华商集团”。企查查网站显示,华商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8日,总部位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法定代表人为杨玉洁,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经营范围包含担保业务(不含融资性担保业务)、供应链管理、创业投资、融资咨询服务、财务咨询、破产清算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的自身风险、关联风险、历史风险、敏感舆情等信息均为零。

针对这些传闻,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的投资逻辑符合正常现象,但是却被某些金融机构过度解读,反而被利用成为一种营销手段。

胡麒牧分析,美国的硅谷银行、瑞士的瑞信银行存在着爆发性危机,投资者信心仍未恢复,也就是说,欧美国家银行业中的系统性风险存在蔓延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高净值群体肯定要进行一个避险操作。财富的增值(收益率)对于富豪们而言并非第一要义,保障财富的安全性才是首要目标。”

而关于汇丰银行连续7天营业,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此举更多是为应对开关后的开户需求激增。在香港办理保险或是银行业务,都需要提前预约,也预示着香港银行业、保险业正在回暖。

在香港、深圳两地从事了7年保险行业的刘红(化名)告诉潮新闻记者:“香港的银行、保险正在复苏,需求一直都在,通关之后我几乎每周都要过去(香港)签单。”

针对传闻中所说的“瑞信销售了不少美元一年期高息存款,利息高达6%”,刘红认为“这可能是假消息”。她告诉潮新闻记者:“我客户的钱本来就在香港和新加坡,香港银行的大额存款利率早就到6%。我几乎只做储蓄分红单,收益率也可以达到5.8%-7%。”

“金融自由港”迎来新的机会

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总对价30亿瑞士法郎。而此前硅谷银行破产、签名银行被关闭,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与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等中小银行不同,瑞士信贷一度是世界前五大投行,资产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而瑞银集团是瑞士最大的银行。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对瑞银集团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原因是瑞银集团收购瑞士信贷银行这一行为存在重大执行风险。标普公司表示,两家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和瑞士银行业都有大量的客户重叠,预计收购完成后将造成大量的客户流失。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潮新闻记者表示,欧美出现了银行业危机,导致一些富豪担心存款有风险,所以有一部分资金转移到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两地都属于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比较发达,并且资信比较好。香港的优势在于它属于金融自由港,资金流进流出非常方便,并且背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地位比较高。

“高净值人群的资金转移到香港和新加坡,可能会给当地的银行、保险业带来新的机会。对于香港股市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增量资金。”杨德龙表示。

3月22日,港股市场银行和保险板块拉升,带动恒生指数上涨1.73%。

胡麒牧也对潮新闻记者分析称,富豪们之所以要将财富转移目的地瞄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地区,正是因为其独特的金融市场特征——人民币主要的离岸市场。这表明中国香港、新加坡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有极高的经济自由度,所拥有的金融制度更能对投资形成足够的支撑,“究其深层次原因,这份投资其实看中的是‘中国的经济复苏’。”

“另外,从汇率角度来看,在目前欧美国家难以逃脱的金融危机之下,人民币肯定是升值的。”胡麒牧表示,人民币升值一方面由投资人的避险情绪所致,另一方面则因为中国实体经济在强劲复苏。所以总体来看,无论是从安全性还是从收益性来看,中国香港、新加坡无疑都是投资的最佳选择。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