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与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的纠纷折射出匿名社交的困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知乎与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的纠纷折射出匿名社交的困境。

25日,知乎发布了一则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社区公告。

公告称,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态,知乎严格依据“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要求,持续深入处置涉企业、企业家的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坚决打击恶意炒作行为,依法查处侵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内容和账号,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讨论氛围。

知乎发布关于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社区公告

事情源于亿欧创始人黄渊普在微信朋友圈发文,抨击知乎的匿名诽谤现象及其反证规则存在问题。

他称,近期有网友在知乎匿名发表内容称,黄渊普曾花钱购买“上海青年五四奖章”,并花钱获得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录取。而后,黄渊普继续发布了公开信,称将实名举报知乎及知乎创始人周源。

随后,知乎平台方和周源本人均对此做出了回应,并且表示将对社区的匿名功能进行调整。

这可能是这家成立已近13年的互联网公司再次调整平台的重要机制。

在互联网刚兴起之时,匿名是最主流的一种机制。互联网建立了一套匿名表达机制,用户可以在匿名的机制下,实现社交网络的重生,在虚拟空间实现人格再造,畅所欲言,表达立场,并且可以避免给自己招来风险。

匿名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然而,一旦脱离了现实社会真实身份和关系链的制约,人们也因为看似不需要对言论负责,更赤裸地展露出了欲望和邪恶,网络暴力等问题也愈演愈烈。

在商业世界里,匿名表达依旧有市场需求。而当流量汹涌而至的时候,平台也难以抗拒这股诱惑,割舍其背后潜在的商业利益。

知乎即将变革的匿名机制

一切的开端源自于6月20日亿欧创始人黄渊普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炮轰”知乎的匿名诽谤现象及其反证规则存在问题。

他给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发消息,希望知乎能够开通反证功能,如果能够证明匿名的人是诽谤,则要求把其身份公开。然而周源本人并没有回应他,气不过把周源的微信删了。

黄渊普连续多条朋友圈内容措辞激烈,显然实在是有点气不过了。

知乎平台方面告诉钛媒体APP,事情发生之后,平台尝试多种渠道联系黄渊普,包括拜托朋友介绍,但是黄渊普拒绝与他们沟通。

第二天,21日,黄渊普又继续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将实名举报知乎及知乎创始人周源。

对此,知乎方面回应称,知乎有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反对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行为。欢迎用户通过“举报”途径反馈给我们,平台将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和处理。

但这未能阻止舆情的进一步发酵。22日,周源也公开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正式回应此事。

周源称,知乎的匿名功能即将调整,社区不欢迎人身攻击。匿名功能是社区早期的产品机制,初衷是希望维护一个开放讨论的社区环境,用户在分享个人经历的同时没有个人隐私方面的顾虑。匿名功能需要建立在友善互动的使用者基础之上。

周源朋友圈截图

然而,在今天复杂的沟通环境之下,这个机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扰,知乎会做出改变。

周源和团队正在重新思考隐私保护与良性讨论机制,针对匿名功能的具体调整举措将在近期发布,知乎也在一直在加强社区的内容治理和用户举报处理流程的优化,在合规和正式的通道下,小管家会及时响应大家。

事实上,知乎的所谓的“匿名”,并不是真正的匿名。

“如果你走进别人家的院子,别人有权知道。”这是知乎官方在2017年,向用户解释匿名机制的问题中的一个回答。

当时,在互联网实名制的背景之下,知乎也宣布启动匿名机制变革,要求用户使用知乎服务,必须验证手机号,实名认证后,用户可以选择“后台实名,前台匿名”。

知乎上的匿名身份或匿名状态,是指用户在某一个问题页面的身份处于保密状态,不希望其他用户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用户在自己不便于公开身份提问或回答时可使用该功能。

知乎上只有一种匿名状态,就是在整个问题页面匿名。无论提问还是回答,都是一致的,要么都是实名状态,或都是匿名状态。

知乎的匿名状态是可逆的,用户随时可以从实名状态切换到匿名状态,也可以从匿名状态切换到实名状态。

知乎官方称,匿名用户信息的查看只有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详细分析数据库中的源数据来判定。团队能访问数据库的成员不超过两人。匿名用户的数据分别放置,且数据访问的权限分离,也就是说,两人配合才能分析数据,才能查看匿名用户信息。

知乎保护匿名用户的身份不会被公开,不赞成以评论或提问等方式去查找匿名用户的真实身份,用户要对其发布的内容负责,不允许用匿名的方式攻击他人、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

“爆火即陨灭”,匿名社交产品躲不掉的魔咒

“网络上匿名会把人变成彻头彻尾的混蛋,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从道德角度看,这款产品都不可能长久。”2015年,《连线》杂志在点评Secret倒闭事件时如是说。

当时,美国的“匿名社交”明星产品、硅谷曾经的宠儿——Secret宣布关闭,距其上线不到16个月。

Secret倒闭引发众人震惊。这款产品刚一问世,就获得了明星风投的青睐和追逐,大量用户蜂拥而至,还一度引发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焦虑。

Secret天使、A、B轮共融资3500万美金,估值高达1亿美金,到宣布关闭,一共只用了9个月。在最鼎盛时期, Secret在巴西、瑞典、以色列、墨西哥等8个国家App Store下载榜名列第一。

然而,也由于匿名的特性,Secret成为小道消息、自我抱怨以及网络暴力的集中地。Secret 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也并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Secret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比托(David Byttow)在博客上发布文章称,关闭Secret的重要原因是Secret匿名带来的言论暴力,该公司曾经试图建立反暴力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最终没有成功。

比托在声明中写道,他没能直接解决Secret上的网络暴力问题,这款应用背离了自己创业时的初心。

如同Secret,这些年,无数匿名社交网络产品默默发布,又悄然倒下。但这都未能阻止“匿名”这一特性对于创业者和用户的吸引。

2019年,中文互联网领域出现了迄今为止最后一股匿名社交的创业热潮。

在抖音推出首款视频社交产品多闪公开叫板微信的大环境下,多个明星创业者都发布了社交产品,包括罗永浩发布的“聊天宝”,快播创始人王欣发布“马桶MT”,并且他们都选择在同一天上线。

王欣的“马桶MT”是主打的正是匿名社交。

王欣告诉钛媒体APP,他的公司未来推出的产品都将具备社交属性,这一次,是希望在大赛道中找到的突破口。“匿名社交有刚需,但是很难被做好,历史上不管国内外做匿名社交的都趋近于失败了,我们想挑战一下。”

王欣还对钛媒体APP表示,“上一代匿名社交为什么会死?是需求吗?是监管吗?都不是。核心原因在于持续性。因为想看内幕和爆料迅速聚集了一批人,爆料的内容不可持续,因此用户粘性也随之降低。这样就无法进行商业变现,也不可持续发展。”

现实是, “马桶MT”上线仅一天,就遭遇封杀。当时,外界传言是因为平台“涉黄”。

无独有偶,2019年4月,几款主打匿名机制的产品,包括比邻、密语、聊聊等九款APP被强制关停,红极一时的音频社交产品“音遇”,也因内容审核问题遭遇下架处理。

这些主打匿名特性的互联网产品,最终都难以善终。

匿名社交的一种演变:momo大军流行

在越来越多实名制,以及赛博世界与线下生活无限融合的当下,人类自由表达的需求,逃离现实世界的琐碎以及熟人社交压力的期待,始终是存在的。

momo大军的兴起,可以说是当前网友匿名表达的一种流行的变体。

在各大社区平台,越来越多用户将自己的头像设置为一个粉红色的小恐龙,昵称取名“momo”。

最初,momo是通过微信登录外部软件(比如豆瓣和小红书)时,momo是系统默认昵称之一。最初一批momo,是那些懒得更换ID或者取名字的人。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