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于本月11号正式展开。这次人口普查不一样,其最大特点在于基于大数据,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已于本月11号正式展开。这次人口普查不一样,其最大特点在于基于大数据,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10年的时间,中国人口的结构、流动和基数都会发生巨大变化,查准人口不仅仅只是为了“点名”,它对于生育政策、落户政策甚至房地产政策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什么既要“查人”还要“查房”?

“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查人”。在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技术支撑下,能够更精准的估算人口,避免了人口流动造成的数据失真,比如小白在A市有房产,但却在B市工作。如果按照传统方法的话,并不能很好的反应AB两市真实的人口和个人住房持有数据。

人口普查,有什么影响?

根据官方答复,“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有关居住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居住状况、生活设施、房租水平等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这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

也就是说,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以上这些指标会比10年前更精准,更全面。而其中的价值和影响就在这些指标当中,进而影响相关政策的调整。

1、为落户政策提供指引。目前放开大城市落户,取消中小城市落户门槛已是大势所趋,有的城市赶人,有的城市留人,目的都是为了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流动性。但是,人是不是赶错了地方?是不是留错了地方?没有数据的支持,我们不得而知。

就比如这一两年广州、杭州、佛山等地人口增量大幅上升,是因为这些城市突然大发展吗?不一定,很大程度上人是从京沪被“赶”出来的,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增量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再比如,由于经济下行,不少人返乡置业发展的,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失或许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如果这些人口流动数据能够通过人口普查得到真实反映的话,那么这些数据将会给各地的落户政策、租房政策等的制定提供很好的指引,这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一些城市廉租房、商品房紧缺或过剩的问题。

2、优化生育政策。2018年全国新出生人口为1523万人,而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则下降到1465万人。我们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但从过去几年放开二孩的效果来看,不少人因为负担重反而不敢生。比如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东三省的人口净流出危机,都会在人口普查面前一览无遗。

如果这些指标没有改善,国家会不会进一步调整、优化生育政策呢?这个值得关注。

3、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当前不少地方都在搞“XX一体化”,看似抱团发展,实则可能是把经济相关度弱的两个城市强行绑在一起,这样不但达不到双赢的目的,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恶性竞争。

比如在XX等与沿海接壤的内陆省份一体化发展政策,最终只做大了GDP和行政面积,但结果是产业不互补,留不住人。既然留不住人,就没有太大意义了。而真正的一体化,至少需要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否则就会陷入“建设在西边,产业和人却往东边跑”的窘境。而这一点,人口普查中的流动和从业数据就能够精准反映出来,从而为优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提供建议。

4、房地产政策。楼市长期看人口,人口的变化一定会影响楼市。一方面,一些大城市,尤其是深圳,户籍人口很少,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很多。哪个区流动人口最多?常住人口最多?哪个地方需要更多的人才公寓和经适房?哪个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购房政策和租房政策?人口普查数据都会告诉我们答案。

另一方面可以更精准的实施“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可否认,房地产限购限售在遏制炒作资金的同时也错杀了一些刚需客,常住人口多的地方无房可买,没什么人的地方房子一大把,这种现象比比皆是。《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而这些房产过度不均衡问题,并不是一刀切式的政策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来优化,真正达到因城施策的目的。

5、房产税要来了?这其实存在一点被“误读”,人口普查的“查人查房”同步进行,并不意味着房产税马上到来,官方也进行了辟谣否认。

早在2011年上海、重庆便试点了房产税,香港也有房产税的先例,但从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看,目前还没有利用房产税完全稳住房价的成功案例。至少在中国这种房地产长期供不应求的市场中,想都别想。而且此前我在文章里也提到过,房产税只是时间问题,但条件还没成熟。(详见《中央文件再提房地产税,房地产税何时会开征?》)

总之,在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宏观政策的调整或微调,对老百姓的影响必定是深远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