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3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末增长了4.3倍,居世界第二;自2017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2022年7月3日,债券通满五周岁了。

近年来,一系列制度开放举措如同破浪的长帆,助力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风景恰如“大潮奔涌逐浪高”般壮阔。债券通就是这一历程的关键推动者之一。五年来,债券通一路成长,与中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频共振。

全球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债券的投资行为,是“债券通”五年成长史的生动速写,也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与变迁的重要见证。

五年来,在制度层面的助力下,外资流入中国债市打开了一片新天地:银行间市场“境外成员”蜂拥而至,境外“活水”持续涌向人民币债市,中国与全球债券市场的联通步步深入。

立足五年时点看未来。放眼当下,“通胀”难题凸显,世界经济踟蹰,但中国资产“韧性”十足,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多位外资机构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充满信心,增配人民币资产仍将是趋势。

开放步履不停

债券市场成长充满活力

——规模稳步增长、境外资金“活水”不断流入。截至2022年5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3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末增长了4.3倍,居世界第二;自2017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

——中国与全球债券市场的联通步步深入。截至2022年5月末,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境内债券规模为3.74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加了2.81万亿元人民币;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有1038家,覆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债券通热度稳步走高,成为国际投资者加速进入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助推器”。截至2022年5月,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达到751家,2021年债券通交易总量达6.46万亿元,显示了全球投资者对债券通模式的肯定和青睐。

——我国债券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2018年以来,我国境内债券市场已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成为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关键里程碑。

“中国债券市场建设和持续不断的改进得到了境外机构认可。”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成皓表示,大规模的增量资金流入有助于增强我国债市流动性,从而进一步吸引境外主动资金的长期配置。

成皓表示,中国境内债券以其庞大的规模、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收益、与其他资产类别较低的相关性,以及指数纳入带动的配置需求不断推动着海外投资者的参与热情。

债市经受住“压力测试”

全球投资者青睐人民币债券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但我国债券市场经受住了“压力测试”。

立足当前时点,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有何新动向?“人民币债券依然是全球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工具。”景顺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表示,人民币债券对于全球投资者有其独特价值——除了历史估值更好之外,境内人民币债券与其他主要债券市场和债券指数相关性较低,而且,人民币债券的历史违约率大大低于全球同类债券。

对于近期短期的资金波动,成皓认为,这主要是利差变化下,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的调整。“近期外资的流入放缓甚至流出,主要是于当前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背景下的利差变化。”

放眼长期,成皓表示,外资参与中国境内债券投资的兴趣不会减弱,且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工具制度等市场建设的完善,外资参与的品种会越发丰富。

“截至5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境内债券规模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0%,相比于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30%至40%的国际投资者参与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成皓认为,除了利率债之外,外资对高等级信用债、特别是绿色债券的配置也可能会上升。

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市场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以及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让境外投资者继续重视中国市场,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将是趋势。此外,自2019年彭博开始将中国债券纳入全球综合指数以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陆续启动了纳入中国债券的进程,指数纳入将继续为境内债券市场带来较为稳定的资本流入。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尽管受多种因素影响,近期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大,但我国债市汇市总体保持了稳定,经受住了一次“压力测试”。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