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份,在国际支付市场中,人民币的占有比例由9月份的1.95%跌至1.65%,并且排名也下降到第六名
按照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信息,2019年10月份,在国际支付市场中,人民币的占有比例由9月份的1.95%跌至1.65%,并且排名也下降到第六名。与此同时,加元(加拿大货币)的支付比例为1.73%,排名上升到全球第五名。
分析人士指出,10月份一般都是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占比较低的月份。因为有“国庆长假”,中国大量的企业放假,对外贸易和支付都出现了较大的降幅——当月人民币支付价值相比9月下降12.31%,而其他货币的支付价值整体上升了。
因此,按“惯例”在11月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将会再次回升到全球第五名。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即人民币在SWIFT体系下,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多年徘徊在2%或略低于2%了。
同时,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等货币的份额波动性也不大。这说明在当前的SWIFT体系,各大货币的“势力范围”相对固定,很难“脱颖而出”。因此,欧盟、中国、俄罗斯等都坚持打造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统”,提升自己货币的国际影响力。
比如:欧盟在2018年宣传要建立一个“特殊目的实体”(SPV),让它成为国际社会在SWIFT这个美国主导的支付体系之外的选择。举个形象的例子,我们所在的小区只有一个超市,并且是美国主导的。
现在,欧盟表示他们也要建立一个超市,这样大家就多了一个选择。因此,从国际支付的安全性、多样性角度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当然了。除了欧盟,咱们中国也在这个小区建立了一个超市——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当然了,俄罗斯也建立了类似的支付体系,并且已经和中国的CIPS对接。此外,印度、伊朗等国也正在或有意建立类似的国际支付体系。进一步打破了SWIFT系统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垄断地位。
10月,美元、欧元、英镑、日元……
当然了,其他各类支付系统都太小了,SWIFT系统仍然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其中,美元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总是排在第一名,10月份的占比为40.64%——请注意,占比超过60%的是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不要和这个40.64%国际支付比例混淆。
欧元继续排第二名,10月份的份额为33.56%。欧元主要是欧元区19国的“官方货币”,他们各自之间的贸易都主要使用欧元(欧元区之外使用比例要低很多),如果排除他们这些“内部因素”,那占比就要更低了。
英镑,在10月份的国际支付比例7%,明显高于之前几个月的市场份额。英国一直闹着要脱欧,没想到英镑的国际支付比例未降反升啊——这给了我们一个思考,莫非英国坚持脱欧,对英国来说,或许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第四名继续是日元,10月份的国际支付市场占比为3.64%,与前几个月相比属于正常波动范围;加元的市场占比虽然也下降了不少,但仍反超人民币,上升到全球第五名。之后是澳元(1.63%)、港元(1.33%)。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下金融通
-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 2018年中国养宠家庭数量为9978万户,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22亿元
- 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重磅推出《2019中国银行业全样本报告》:地方性银行分化格局较为明显,亦是盈利下滑和资产质量恶化的“重灾区”
- 来自中国结算的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75.24万,较上年同期增长9.04%,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6%。
-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财政造成的增支减收总额在 1.2万亿-1.7万亿元之间,叠加受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的后续影响,2020年“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造成的减收6000亿元左右,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减收增支约1.8万亿-2.3万亿元。
- 2019年10月份,在国际支付市场中,人民币的占有比例由9月份的1.95%跌至1.65%,并且排名也下降到第六名
- 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榜”与“上市公司坏账损失榜”
- 据证监会披露的IPO排队企业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6月23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为249家(不含科创板、创业板),其中主板165家、中小板84家。
-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的结果显示,教育文化娱乐花费达到2513元。与此同时,医疗保健的消费也迫近两千,达到了1902元。前者占比11.7%,后者占比8.8%。在7大类中,房子、教育、医疗按照占比排名,依次为第二、第四以及第五名。
- “央视财经大数据”,首次发布的是《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2020年青年人花钱排行榜前三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和保健养生(26.1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