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本的新中产:不买房,回二三线,出击副业,储备养老

今年是吴晓波频道发布新中产白皮书的第六年,算下来,我们至少沉淀了超50万份、涵盖一百道题的大问卷。

2017年到2022年,我们持续观察中产在财富、消费、社交、家庭等维度的变化,今年我们还新增了产业篇以及新中产人群和服务企业的实地走访案例。

基于此,我们才有了一点底气,说自己距离新中产人群的真面目,更近了一点点。

但几乎每一年的“近距离”观察,都会刷新我们对新中产人群的看法,这些变化有的来自外部环境,有的与新中产个人的成长相关。

那么今年,又有哪些比较“剧烈”的变化呢?

今天的文章,就来说其中几点,先列下数据,后面再重点展开:

1.房子之于新中产,投资理财属性明显下降。2022年,出于投资、学区房目的而购房的新中产占比,较2021年分别下降55.5%和41.9%。

2.刚需品白牌化。2022年,新中产在拼多多上的活跃渗透率较去年同期增长8.5%。

3.县域新中产的消费力量不容小觑。2022年上半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新中产群体预期未来消费增加的占比,明显高于一、二线城市。

4.新中产出游半径缩小。在我们的调研中,超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偏好以都市游、近郊游为主的本地及周边游。

5.事业在新中产人群中的重要程度,从2021年的第5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4位。

7万字的《2022新中产白皮书》报告中

有哪些数据干货和产业机遇?

疫情后新中产不爱买房了更愿为“住好房”撒钱

今年有一个数据变动很大,却也在意料之中。新中产白皮书报告显示,在2022年,出于投资、学区房目的而购房的新中产占比,较2021年分别下降55.5%和41.9%。

既然新中产不爱买房了,新中产人群在消费支出方面是否也会有大变动?

答案是,疫情动摇不了新中产的消费水平,这和我们在2020年、2021年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

调研显示,在2022年,超四分之三的新中产月均花销范围在6000元—5万元。其中花销在1万~2万元的人群占比最高,达33.9%。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新中产更多地把消费需求转向装修、家电、家居产品,而且对“家”延伸出更多个性化需求。

拿装修空间来举例,在2021年的新中产白皮书我们观察到,新中产的居住改造还比较传统,但改造的方式是现代的,比如用电器取代一切可以取代的人工,包括做饭、扫拖地。另外,新中产最想改善的居住空间是书房,占比达25%。尤其低线城市的新中产,他们对书房的改造意愿更加强烈。

但在今年的白皮书调研中发现,新中产人群对“客厅”赋予更多的意义,可以发现,客厅的会客功能逐步被“第三空间”所替代,回归以“一家人的生活”为中心,小型游乐场、围合式客厅、LDK设计(客餐厨一体化设计)、半开放工作区、高端集成家电等热潮兴起。

新一线城市不香了新中产的“大前方”是二、三线城市

时代背景的变化之下,除了换公司,新中产更愿意花时间考虑自己的未来去向。

在前两年的调研中,新中产选择范围内的前八座城市分别是杭州、上海、深圳、成都、北京、苏州、长沙和广州,可以看到一线、新一线城市是主流选择。

但在今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在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新中产开始在压力和生活质量之间做出取舍,或主动或被动地回到家乡。从二线到五线城市的新中产人群中,都有超六成的人认为自己的未来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另外来自一线、新一线的新中产中,也有20.6%的人把目标定居地放在二、三线城市。

尽管这不是对最终定居的选择,但“换个城市”的态度也已经体现在人才的求职行为中。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年的求职人才中,约四成为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他们身处某地,却也在寻求另一座城市的工作机会。

超过100%的增长率新中产主动出击副业

谈及新中产最怕的事和最想收获的事,“财富”是绕不开的话题。

获得财富的主要途径,不外乎创业、投资、工作,但对于今年的新中产人群来说,刚刚提到的这三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所以,面对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考验,不少新中产选择主动出击,或是增强收入来源的稳定性,或是提升职业技能和学习新技能,以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在2020年,大约11.2个新中产里有1名创业者;到了2022年,6.8个新中产里就有1名创业者。

据我们调研,2022年有24.3%的新中产选择开拓副业,形成主副业并行的职业状态。这一数据相较2020年,增长了150%。

另外,2022年,自由职业状态的新中产占比达到8.6%,在2年内增长了28.3%。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相较去年,准备找新工作的职场人增加了不少,但大部分人并不准备改变自己的从业领域,比如,据我们调研数据,从事能源化工行业的新中产职业稳定性最高,超80%的人更愿意维持现状。

面对赡养父母这块心病新中产盯上适老化产品

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呈现“9073”格局,90%左右的人居家养老,只有7%左右的人依托社区养老,3%则入住养老机构。根据我国卫健委数据,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粗略估计,到2035年,将有3.6亿左右的老年人处于居家养老状态。

但绝大部分的新中产是上班族或忙于创业,很难腾出时间去照顾父母。这意味着,在居家养老作为主流养老方式的影响下,家居的适老化改造将成为刚需,而新中产对适老化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在我们今年的新中产调研中,有12.3%的人计划在疫情后购买适老化产品,比如坐式淋浴器、简易电梯、紧急呼救设备等。

当新中产人群在为父母养老努力时,他们也早早地为自身做好养老储备。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资产性收入和社会养老金收入,是当前新中产最为依靠的养老收入来源,选择这两项的新中产占比分别达到77.5%和71.8%。

另外,城市间的养老储备差距也比较大,调研发现,城市线级越高,就有越多新中产认为自己在年老之后,仍然可以通过工作获得报酬。这个比例在一线城市达到了14.4%,在五线城市仅有4.2%。

研究新中产的第六年我们总结了一个新的大变化

今年,是吴晓波频道发布新中产白皮书的第6年,新中产的群体特征在变,我们的主题也在变,2018年是“悬浮一代”,2019年是“自定义人生”,2021年是“液态人生”,而今年2022年的主题叫作“方寸之间”。

所谓“方寸之间”指的是疫情的出现使我们放慢脚步,视线开始回归到更为实际的周围世界,关注起财富保障规划、家庭陪伴、职场转型、心灵疗愈、自造戒律、邻里社交等身边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