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 吕晓琳:数据中台服务、大数据治理、AI银行应用等科技赋能业务架构,在谈及数字化转型话题时,她指出,平安银行将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未来要在全体系化的经营中提质增效,不断寻求利润空间,持续地用数字力量发挥作用

日前,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联合宣传年主办的“聚合新生态 · 共享新安全——2021数字化转型生态大会”成功召开,包括主管部门领导、银行与相关企业高管在内的近500位行业专家齐聚厦门,共商数字化转型中的安全、合作、开放、创新等重要议题。

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 吕晓琳

平安银行科技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吕晓琳莅临大会,并以“智能化特管之路”为题发表演讲,其间,吕晓琳还就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治理等问题,接受了中国电子银行网的专访。

吕总深耕银行数据治理与大数据应用领域,具备丰富的银行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大型项目经验,先后提出数据中台服务、大数据治理、AI银行应用等科技赋能业务架构,在谈及数字化转型话题时,她指出,平安银行将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未来要在全体系化的经营中提质增效,不断寻求利润空间,持续地用数字力量发挥作用,以下为本次专访的文字实录。

中国电子银行网: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持续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您看到哪些机遇和挑战?

吕晓琳:平安银行已迈入数字化转型的第四年,数字化转型作为平安银行十年战略的重要布局之一,我们一直在思考并持续推进。

回顾平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历程,我们打通了业财一体化,实现了全行数字化的各项完成度指标,我们基于线上化的数字经营,全面地推进了数据能力以及相应的分析能力。

走到今天,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其实大家能够看到,在过去的三年,平安银行在零售层面已经极大地发挥出了数字化经营的价值。基于精细化的客户分析、营销和推荐,平安银行在数字化经营和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接下来,平安银行将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零售版块将会持续地改革与创新,对公业务版块也全面布局和发力。对公业务与零售业务如何联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全球市场、监管都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更加精细化地经营。

这个时候,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动作就不能仅仅依靠线上化和某一个点的智能推荐,而是要在全体系化的经营中提质增效,如何针对细分市场和不同客群,开展更精细化的推广,不断寻求利润空间,如何在To C、To B To C、To B To B到To C的过程中,持续地用数字力量发挥作用,将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和挑战。

中国电子银行网:各商业银行不断加强数据治理工作,丰富数据智能应用,您对数据资产的盘活,以及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有哪些经验与探索?

吕晓琳:首先,平安银行非常重视数据资产的管理和数据安全的应用。

数据3.0时代,数据要素升级成为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概念包含数据治理的管理和数据资产的运营两个方面。

我们在数据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数据会被越来越有序地管理,让我们在更合规、更安全、更有效的环境下使用数据,但数据的价值是否被发挥到最大?答案是,不一定。

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动作,即数据资产的运营。如何盘活数据资产,发挥数据的更大价值,让数据运用到更多的前线部门,支持平安银行对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

数据资产运营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有序地梳理和管理数据,建立合理的业务服务视图,然后用更创新、更高效的工具,将数据能力输出,数据资产就能更大价值地被利用。

其次是对数据与服务工作的有效运转加以保障,平安银行实施了三个保障机制:

第一是绩效,如何让数据称为有价值?我们对数据进行几个层面的衡量,即数据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高效的,是不是准确的,从这三个层面去客观衡量数据服务的实效有没有增强,质量有没有提升,准确度是不是够高。

第二是共建,我们协同、管理各科技团队共建数据运营能力,充分发挥数据产生部门的团队原动力,让业务人员也参与到数据开发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数据。

第三是标准,我们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帮助多团队做好数据建设,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

以上,是我们在当前阶段推动数据治理、盘活数据资产的举措。

数据要盘活、要发展、要优化,前提是更大范围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如何保证数据被合理地使用,而不会扩大数据风险,也是数据治理的核心内容。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