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偿还本金、利息高达23156亿元。这一数字超过去年全年地方偿债规模(19719亿元),占今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约18%。
2020年是地方政府债券密集到期,地方偿债压力较大。
11月17日,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地方政府偿还本金、利息高达23156亿元。这一数字超过去年全年地方偿债规模(19719亿元),占今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约18%。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地方偿债规模反映了今年到期债务规模,近些年地方偿债进入高峰期。一般来说,前期举债较多、债务余额大的省份,偿债规模较大。另外,也会受地方此前发债期限影响。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四川省今年前10个月偿债本息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为1706亿元,江苏以1642亿元紧随其后。
前10个月偿债本息超过千亿的省份还有山东、浙江、湖北、辽宁、贵州、广东。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规模超1万亿元的省份包括江苏、山东、浙江、四川、广东、湖南,贵州(9673亿元)接近1万亿元,辽宁8902亿元,湖北8040亿元。
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余额情况
图表来源:人大财税研究所
与此同时,观察地方偿债压力不能单看偿债规模,还与地方财政实力紧密相关。
比如尽管偿债规模高达千亿,但第一财政大省广东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9700亿元,这还未考虑规模庞大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因此对广东来说,偿债压力并不算大。
但对于偿债规模超千亿的湖北、贵州、辽宁以及一些欠发达中西部地区,偿债压力相对较大。
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湖北,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总计3487亿元,而前10个月偿债就高达1157亿元。贵州省前10个月地方财政收入约2867亿元,而偿债规模高达1073亿元。辽宁省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约2853亿元,前10个月偿债1092亿元。
受疫情冲击,今年地方财力空前紧张,而民生等刚性支出较多,为了缓解地方偿债压力,财政部允许地方今年最多发行1.84万亿元再融资债券,筹资用于偿还到期本金。地方借新还旧极大缓解了地方偿债压力。
财政部数据显示,前10个月地方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14197亿元,占到期本息总额比重约为61%。这意味着地方偿债六成资金来自借新债。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下金融通
-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 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重磅推出《2019中国银行业全样本报告》:地方性银行分化格局较为明显,亦是盈利下滑和资产质量恶化的“重灾区”
- 2018年中国养宠家庭数量为9978万户,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22亿元
- 来自中国结算的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达15975.24万,较上年同期增长9.04%,其中自然人投资者占比99.76%。
- 2019年10月份,在国际支付市场中,人民币的占有比例由9月份的1.95%跌至1.65%,并且排名也下降到第六名
-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中国财政造成的增支减收总额在 1.2万亿-1.7万亿元之间,叠加受2019年减税降费政策的后续影响,2020年“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造成的减收6000亿元左右,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减收增支约1.8万亿-2.3万亿元。
- 2018年“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榜”与“上市公司坏账损失榜”
- 据证监会披露的IPO排队企业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6月23日,IPO排队企业数量为249家(不含科创板、创业板),其中主板165家、中小板84家。
- 《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9)》指出,5年后各地省市约半数盈余,半数省份收不抵支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城市发展的奇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