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了一份2020年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蓝皮书。这份蓝皮书报告,堪称稳定楼市预期的“及时雨”,直接对未来两三年房地产走势给出了官方“预判”。

自今年4月份以来,房价上涨城市越来越多,到7月份时高达80%的城市出现房价上涨。这就表明,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非常强烈,万人摇、超低中签率等“抢房”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点。

顶着“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这三个硬性要求,部分城市依然出现房价过快上涨,并引起全民预期的上升,这显然是有悖于“房住不炒”的。

央媒不断发声,改善楼市预期。调控升级,抑制典型城市热度。监管升级,严查违规资金流入及房企融资设立三条硬标准。进入下半年以来,可以说针对稳定楼市的措施几乎没有停过。

可关于接下来房价走势究竟会如何?有人喊涨,有人看跌,各有各的理。

近日,社科院发布了一份2020年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蓝皮书。这份蓝皮书报告,堪称稳定楼市预期的“及时雨”,直接对未来两三年房地产走势给出了官方“预判”。

要知道,社科院是国内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是直接由中央领导、国务院直属的机构。

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两三年国内房价将维持“高位盘整”。这句话是非常提纲挈领的,言下之意有两点:第一、不吹不黑,房价目前的确已经位于高位;第二、但即便如此,下跌或上涨的可能性都很低,“维持稳定”的可能性更大。

报告中同时还有这样一句话:“除少数三、四线城市和个别地段、个别楼盘外,整体上的房价大涨大落都是小概率事件。”

这句话同样有两个意思:第一、房价大涨大落几乎不可能,高位盘整就是接下来两三年的主旋律。第二、部分城市或区位、楼盘是存在下跌或上涨可能的,但数量是“少数”。

至于原因,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建议细看):

中国住房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城市人口增加的基本居住需求、市民改善性的居住需求和危旧房改造升级需求三者叠加效应依然继续,住房供给不能满足居住需求的总体态势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根本改观。这是虽然有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最近三年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仍有7.6%增速的根本原因所在。
从现实来看,中国房价已在高位,大涨之后要有一个喘息期,继续快速上涨既乏力,又将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从中央的决策意愿来看,近期国家控制房价大涨的决心不会变,对房地产调控从紧的政策方向也不会变。随着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全面落实,楼市需求压力将有所减轻,房价大涨也会失去动力。

有了这样一段官方“预判”,毫无疑问接下来两三年内,大部分地方房价大概率都会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

那么这部分城市,买房该怎么考虑呢?

另外,个别城市与个别区域可能还会出现大涨大落,分别又是指哪些地方呢?

报告中提到,棚改是过去几年中引起房价快速上涨的原因之一。那么,随着今年棚改褪去、旧改来临,最受影响的应该是四五线城市。

作为“几乎没有外来购房需求”的这类“内生型”城市而言,长期以来一直维持着收入水平、购买力、房屋供需、房价多方面的稳定。而棚改带来的大量货币与购房需求打破了这种平衡,引起房价快速上涨同时,也透支了未来几年的购房需求。同时由于收入水平与购买力并未得到明显提高,房价升高之下的楼市可持续性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这一类城市,接下来大概率将维持在“高位横盘”状态,即量跌价稳。

因此,建议在这一类城市生活的朋友,有1套满足居住即可,需要改善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再挑选合适的楼盘,总之并不建议过多持有。

报告中还提到,多种住房需求的叠加与住房供给不足才是过去三年房价增速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显然,住房供给存在明显不足、需求又十分旺盛的城市或区域就可能是房价还会大起的城市。

根据报告描述:“城市人口增加的需求”与“市民改善居住需求”是楼市之所以增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所在。以此判断,人口增量大、本身人口多这两类城市很有可能就是少数房价还会大起的城市。这样判断下来,满足要求的只有4个一线城市和少数几个二线城市。大部分城市眼下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那么,在这样几乎已经明确的“未来”前提下,该如何买房呢?

报告的原意是:房价既不能大跌,因为范围影响很大。但又不能大涨,一方面缺乏上升动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喘息期。

从这个既定的预期来看,房价两三年内都将比较平稳,作为刚需可以静下心来,根据自身需求挑选满足自己的房源。作为改善,也应该围绕自己想要改善的方面去选择楼盘与户型,少受市场涨跌因素的影响。至于炒房或所谓的投资,长达两三年的房价平稳,包括两三年之后的不确定性在内,届时有可能利息成本、机会成本要远高于房价增幅,反而得不偿失。

当然也需要补充一句,少数城市依然存在理论上的大起概率,比如在一线、强二三线买房,建议早买房早入住早享受,这类城市一味等待就有可能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sitemap